當下全球經濟乍暖還寒,金融危機催生的新科技和新產業革命孕育萌動,國家間的競爭更加倚重于創新能力的提升,傳統發展模式下的貿易戰、貨幣戰,漸趨聚焦于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聚焦于更為隱蔽的人才爭奪戰。從這一層面來說,新競爭方式不僅僅是人才能力的比拼,更包含人才制度的較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一戰略思想,體現了海納百川的眼界、魄力和氣度,指明了參與全球人才競爭的有效途徑,對于加快人才強國建設、贏得全球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
破除制約人才流入的體制壁壘
打開國門,才能擁有世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最重要的是要拓寬用人視野,破除制度藩籬,增強政策開放度,提高人才流動性,讓天下英才近悅遠來、盡展其能。
引進海外人才是人才流入的重要形式,國家“千人計劃”抓住全球金融危機契機,吸引高端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為我國前沿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集聚了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有人將這一工程稱之為最富創意、最具影響力的人才舉措。在其引領下,我留學生回國數量迅速回升,三年逾百萬,形成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才回歸潮。
世界是開放的,人才政策極易被模仿復制,優勢很難長久保持。近年來,不少國家比照我國“千人計劃”出臺相應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套利”力度,英國“杰出人才簽證”、德國“藍卡制度”、以色列“卓越計劃”、韓國“智力回歸計劃”、泰國“人才回流計劃”和巴西“博士扎根計劃”等,都很有競爭力。美國則明里指責中國“千人計劃”是野心和侵略性計劃,暗里加緊修改移民法案,加大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領域人才的吸引留置力度。加之當下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才發展開放度不夠、行政服務路線長成本高等因素,導致我國高端創新類人才回流趨勢有所放緩,有些甚至得而復失。
消除制約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壁壘,必須抓住關鍵,圍繞做大人才增量,積極參與人才國際競爭,不斷降低海外人才流入成本,提升流入意愿和實際效用。當前要注意保持自信開放心態,完善人才簽證、永居、移民、國籍、稅收、金融、社會保障等政策體系和相關法律制度,著眼于使用和作用發揮,最大限度降低國際人才流入門檻。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全球化條件下引才用才模式急遽變革,人才原屬國和住在國界限模糊,尋覓使用人才的眼界更廣、氣度更大、方式更活,柔性軟性彈性引才用才漸行其道??偟内厔菔牵黄茋?、戶籍、地域、人事關系、社會保障等剛性約束,破除因身份改變、家庭遷徙、子女教育、環境適應等帶來的流動難題,盡可能滿足多元、多樣、多變的人才需求。如采取更加靈活方式,“設立海外研究機構”“遠程在線指導”“工作外包”“靈活彈性工作時間”等,以此“長臂豐腦”,分享全球智力資源。同時,注意借鑒吸收人才全球定價模式,建立健全以股權激勵等方式分享利益的長效激勵機制,構建學術評價、市場評價、社會評價既相互區分又相互銜接的科學評價體系。
種子生根發芽需要適宜的土壤,人才開花結果需要適宜的環境。在改善人才科研和生活設施等硬環境的同時,更要從學術氛圍、創新平臺、文化生態等方面營造更富吸引力的類海外、超海外軟環境,打造多元循環的人才生態系統。
創新本土人才培養制度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立足本土培養,強化本土人才國際化競爭水平,是激活我國未來人才存量、形成可持續全球人才競爭優勢的根本舉措。
就人才個體而言,培育人才的全球競爭力,應包括“成才”和“國際化”兩個方面。從人才培育過程來看,我國在許多方面是不適應或者說是滯后的。最突出的是應試化教育遍布大中小學,人才培養理念與創新時代特征格格不入,重道輕術、重同抑異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目前我國培養工程師所創造的產值大約相當于美國工程師的1/16、德國工程師的1/13、日本的1/10。同時,培育出的人才缺乏國際競爭力,工科大學畢業生只有10%可以達到跨國公司標準,而發達國家高達75%,印度尚達25%。
到2030年,我國將擁有2億大學畢業生,總數超過美國全部勞動力總和,占全世界新增受高等教育勞動力的30%。如何將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收獲巨大人才紅利,需要我們對本土人才培養制度進行改革,摒棄遏制個性和創意的傳統落后教育模式,處理好“知”與“識”的關系,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突出能力提升,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思維和深層次潛能。
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借鑒吸收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建設理念,研究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律及特點,鼓勵百花齊放、大膽創新,防止“千校一面”。愛因斯坦崇高,愛迪生偉大,魯班也不可或缺。全社會要高揚工匠精神,創新人才評價標準,重視技術技能培訓,掃除社會偏見,使技能技術人才政治上受重視、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
建立人才培養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動態調控機制,緊緊圍繞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綜合國力提升、戰略新興產業開展人才培養,確保與需求深度融合、有效對接。以更大力度推進國家“萬人計劃”等人才工程,研究建立國家榮譽制度,促使更多本土優秀人才“破土冒尖”、脫穎而出,從跟跑向并跑、領跑地位整體提升。
積極拓展人才國際活動空間,依托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搭建和接駁各種國際平臺和“接口”,提出國際學術前沿課題,使本土人才主動融入全球交流合作循環,在深度參與國際合作中打造高水平學術團隊。
完善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機制
機制活,則人集才聚事業興。實踐證明,市場機制是目前人類社會配置資源最有效手段。我國人才資源配置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政府一直起決定性作用,相對經濟領域的其他改革略顯滯后,與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要求很不適應。
最突出的是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確立,行政控制思維固化,政府管得過多、過細、過死,用人主體和人才缺乏自主權,與社會需求之間不能同頻共振。用人主體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重要事項上,手腳被捆住,使得政策缺乏針對性、靈活性,導致人才的存在感、獲得感、成就感不足,創新創造活力難以充分激發。長期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人才對此感受最為深刻。
形成人才制度優勢必須首先對此進行深層次改革,充分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按照政事、政企、政社分開原則,把該放的權力放下去,該分的權力分出去,該轉的權力轉出去,讓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讓用人主體在人才進管出上有更大自主權,讓人才在創新創造活動中有更寬松的環境。政府的作用要體現在保障公平競爭、營造社會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和提供有效服務上,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須有體系性、匹配性。我國人才管理體制從權力結構上看是縱向分層、橫向分部,以此構成相互貫通的整體,形成既明確分工又相互統一的體系。但現有體制易將人才工作分工變為分割,難以整體統籌。形成體制機制優勢必須強化上下左右“一盤棋”思維,通過推“圍墻”、拆“隔斷”、打“天花板”,實現上統、下促、橫連,防止政策制定和執行片面化、碎片化。
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必須突出建設性超越,不能亦步亦趨、模仿照搬。黨管人才是充分利用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思想工作優勢所做的制度安排,是人才制度體系建設的“綱”,具有統籌頂層謀劃、形成整體合力的重要作用,是我國參與國際人才競爭最大體制優勢。要善于集中全黨智慧,深耕細掘,用好這種獨特優勢,以“黨管人才”的高效統籌力沖破體制桎梏,掃除頑瘴痼疾。同時,要與重點突破相結合,鼓勵支持差別化改革探索,建立容錯機制,摒棄襲人故智和瞻前顧后思維,出臺特而管用的政策,形成機制順暢、以點帶面的逐級放大效應。
構建法治化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建立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是我國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法治化是建立人才發展治理體系的基礎,也是人才制度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法治化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涵蓋與人才事業發展相關的立法、執法和司法等環節,其本質是依法規范人才與人才、人才與社會、人才與國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使全社會各方面人才有明確預期,抉擇未來發展方向和路徑。
有調查問卷顯示,我國吸引高層次人才不利因素主要集中在法治環境上。許多國家人才法律法規體系相對成熟,既有人才綜合立法,又有人才分類立法。相比而言,我國目前的人才法律法規建設總體處于摸索階段,“梁啟超之問”的隱憂在人才立法領域更顯突出:一是立法層次較低,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居多,且大多屬于“暫行規定”“暫行辦法”“試行條例”“通知”之類,法律和行政法規較少;二是立法程序不完備,人才立法權限不明,影響法規約束力和權威性;三是立法質量不高,人才政策法規覆蓋面不寬,法規間相互配套協調不足,操作性和執行效率不強;四是立法的國際通用性不夠,缺乏國際視野,許多法規偏重“土政策”,難以適應人才國際競爭的需要。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同樣,立善法于人才,則人才治。從長遠看,我國人才工作全面立法勢在必行。要加快制定《人才促進法》,作為人才事業發展的“基本法”,為其他單項法律法規及規章的制定提供遵循。知識產權保護在創新時代對于一個民族進步來說尤為重要,要切實維護知識產權保護法的權威性,讓人才創新無虞,成果得到充分保護。
法治化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核心在治理。人才治理,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人才管理,它強調主體的多元性,主張全社會重視人才、開發人才、使用人才,獨個社會組織做不好人才工作,單一政府主體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強調主體的合作性,政府、企業、事業、社會、個人在人才發展上有獨特作用,但不能各行其是,而是要相互合作協同,形成良性互動機制。強調主體的扁平化,決策層與執行層運行路線要集約,中間環節要減少,讓人才智慧得到快速集聚,行政意愿得到準確傳遞,盡可能減少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時滯,提高運行效率。
“千仗之峭基于一簣之土,萬仞之深起于三寸之坎”,如同血肉和神經附著于骨骼生長,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制度體系需要依附于更本元的框架、更宏觀的人才工作體系,其前提是人才工作必須形成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人才制度建設已從分兵突進轉向集成創新,現在急需從更寬視野、更深層面加強頂層設計,以科學完整的框架體系意識把關鍵內核耦合起來。他國做法,不能膜拜;國內經驗,無從可循。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面臨諸多挑戰,須拓寬思路、勇于創新,持之以恒、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