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辦、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承辦的“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四期二班開班儀式在北京舉行。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總教練、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羅漢,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原會長康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辦公室主任曾玉剛等專家領導,以及來自“走出去”企業、金融機構、境外產業園區、專業服務機構等60余名代表參加了開班儀式。
進入2019年,“一帶一路”已經從寫意畫進入到工筆畫階段,人才更是決定性的關鍵。隨著“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企業對目標國政治、經濟、法律、財稅等領域缺乏了解,專業人才的匱乏成為企業“走出去”最大難題。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亟須以國際產能合作需求為導向,有計劃、成系統地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亟須加大對國際資本運作、跨國企業管理、新型國際貿易、國際法律咨詢、國際商務談判等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
羅漢主席在開班儀式上的致辭中表示,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速度得到舉世公認,發展質量明顯提升,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在引領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行穩致遠,是企業家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不管是央企學員,還是民企學員,都要自覺承擔國家振興、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做得更實。希望大家在“領軍人才”平臺上,提升人生觀、價值觀和實務本領,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央企、國企、民企加強協調配合,合作出海,更好地提升“一帶一路”項目質量和效益。
康義會長指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沒有變,政治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沒有變,中國仍處于經濟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一帶一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了新時代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企業要抓住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帶來的機遇,參與全球治理與建設,“抱團出海”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在項目建設上做出新成績,在創新模式上總結新經驗,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主任謝陽軍介紹,當前,“一帶一路”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國家通過“六個抓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包括推動和落實空間布局、重大產能合作項目、資金支持、政策支撐、委省協同機制、組建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等。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強調企業戰略融入國家戰略,無縫對接,同頻共振,希望學員們成為在“一帶一路”上高高飄揚的旗幟。
呂瑩表示,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中心開辦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既順應了“一帶一路”新形勢要求,又順應了企業“走出去”的愿望。這一項目既有研究專家的理論成果,又有專業學者的真知灼見;既有成功企業的經典案例,又有風險事件化解的經驗分享;既有國家政策的導向指引,又有法律法規的政策解讀;既有金融領域的支持保障,又有市場項目的研究探討,為學員提供一個學習提高,相互交流,共同研討,促進合作的機會和平臺。
高明崗表示,除了在讀期間的學習交流,領軍人才同學會是領軍人才班同學們結業后永久的交流平臺。目前除總部北京,還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區域理事會,力爭將同學情誼永遠傳遞下去,助力“一帶一路”事業蓬勃發展。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1研究所副所長陳剛作為新生代表進行發言。他表示,當今世界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尋新機遇,是中國企業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希望在這一年的學習中,開拓視野,提升能力,培養合作思維,發掘潛在合作機遇,收獲國際產能合作的豐碩成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和國際合作工作主要部門之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正確領導下,國際合作中心始終堅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心工作,立足國際合作職能,致力于高質量發展,現已成為配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執行“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中一系列國際合作機制的主要機構和涵蓋政策研究、國際合作、規劃咨詢、高端培訓、外事服務等多領域業務的新型綜合性智庫。
“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際行動、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舉措,旨在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國家政策、深入了解合作國投資環境,促進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精準對接重點項目,不斷激發合作意愿,取得更多務實成果,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