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酷夏,浙江多地氣溫屢創新高,牢牢占據全國高溫排行的前列,中林集團所屬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捕撈一隊,在千島湖的廣闊水域上,展開了一場與極端高溫的“勇敢對抗”。
巨網捕魚精彩壯觀,高溫下的捕魚人又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在這片被高溫炙烤的廣闊水域上,千發集團的捕撈隊員們以超乎尋常的堅韌與毅力,詮釋了“四特”精神的真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他們以實際行動書寫了“高溫下的堅守”這一感人至深的篇章,深深觸動了社會各界的心弦,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共鳴,近30萬的閱讀量就是最好注解。來看報道原文:
極端高溫下的千島湖捕魚人:
從業30多年,第一次見這么燙的湖面
轉載自潮新聞
文/記者 施雄風
“我腳下這片湖面及其以下0.5米深的水體溫度為36℃左右。”8月4日下午4點,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發集團”)捕撈一隊隊長葉志清在西南湖區積嶺水域捕魚時,用水溫計測量到了這個火辣的數據。
水溫偏高意味著湖面的水汽也會變多,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熱浪伴著直射的陽光,讓甲板上的溫度暴漲。
“我沒測過甲板上的溫度具體有多高,但即便坐著不動,不出兩分鐘就汗流浹背。”葉志清已經和隊員們在湖上待了整整一個月,捕到了六七十萬斤魚。
極端高溫,讓捕魚這件事也變得和以往不一樣。
受訪者供圖
漁船被蒸騰的水汽包裹,早上7點后就熱到受不了
葉志清是一名“捕魚達人”,目前帶領著一支上百人的隊伍全年在千島湖開展捕撈作業,他告訴記者,從業30多年以來,他是第一次見到湖面水體達到這么高的溫度:“不過,目前看來,高溫對湖區魚類的生長沒有產生太大影響,我們的捕撈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捕撈隊捕的是鰱鳙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千島湖有機魚中的一種,是用來制作魚頭湯的主要食材。
“許多外地游客趕到杭州,就是為了嘗這一口鮮,同時,它也是本地人常吃的一道菜。”葉志清說,“夏天是鰱鳙長得最肥美的季節,整個湖區也迎來了旅游旺季,保障鰱鳙魚的供應不僅能豐富大家的‘菜籃子’,還能給游客呈上最地道的本土美食,頂著高溫也得上船。”
受訪者供圖
7月初,杭州出梅,待千島湖水位回到合理位置后,捕撈一隊就在各個湖區開始捕撈作業。
為了避開白天的暑氣,隊員們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半小時后到崗,直到7點,太陽照在身上有了熱意才停下手中的活,回到室內休息一會。
“一般來講,在陸地上,7點時氣溫不會太高,可能走在路上吹著風剛剛好,但漁船會被湖面上蒸騰的水汽包裹,比陸地上熱了好幾個度,連續干了兩個多小時活的人不休息是吃不消的。”葉志清說。
休息時間過后,如果當日氣溫在35℃以下,隊員們會在上午繼續工作一到兩個小時,午飯過后,全員“補覺”,傍晚5點再去。
“近幾日,每天都是40℃左右的高溫,我們早上7點之后就不再作業了,把上午的工作時間挪到傍晚,要保證每天的捕撈量不下跌。”葉志清表示。
白天熱晚上也熱,躺在甲板上數星星也想家人
為了保持發電機的良好工況,每天晚上9點開始,全船斷電。“湖邊或許有微風,但停在湖中央的漁船上沒有一點點風,船艙的空調不能用,像個‘烤箱’。” 同樣有著豐富捕魚經驗的千發集團捕撈一隊副隊長方文獻說。
為了尋找清涼,捕撈隊隊員們試過不少方法,比如打一桶湖水澆在地面上,試圖借助蒸發散熱,又比如直接躺在甲板上“曬月亮”。
但這些方法都沒有太大的作用,終究還是水汽帶來的熱浪過于強大,很少有人能頂著一頭汗水睡著。方文獻告訴記者,這也是每天下午,趁著發電機還開著,大家一股腦躲進開著空調的船艙“補覺”的原因。
睡不著的大家都在干什么?
葉志清說,漁船停泊的位置通常離岸邊很遠,手機信號比較差,不太能打得通電話,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想家人,掰掰指頭算算還有幾天能放假。
躺在甲板上的他數過星星,也看過月亮,“這幾天,我每天晚上都在觀察云,一動都不動,天上都沒風了,地上的熱氣什么時候才能散掉”。
方文獻和葉志清的情況差不多,“好久沒休息了,想回家看看”。
記者了解到,明天或者后天,這支捕撈隊就可以順利結束為期一個月的船上生活,在家休整5天后再次駛進千島湖。愿他們滿載而歸。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