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被認為是“地球之肺”,林業資源是“雙碳”背景下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碳庫,關乎國家的生態環境。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唯一一家林業央企,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生態文明建設任務,錨定成為國內最大的碳匯經營實體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要運營平臺的戰略目標,立足做“雙碳”戰略領跑者、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者、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領軍者、木材安全壓艙石四個定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在2023年上海碳中和博覽會上,中林集團以“碳尋·中林”為主題,從“綠色、低碳、創新、合作”四個維度,展示了擴綠增匯、節能減排、固碳創新、合作共贏的綠色發展新模式與新路徑。
擴綠、增匯,推動綠色發展
中林集團深度參與國家儲備林建設,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與森林質量提升,通過打造森林碳庫,不斷鞏固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截至目前,已在重慶、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陜西、江西、湖南、安徽、山西、四川、浙江等十五個省市規劃建設國儲林2億畝,完成意向簽約超1億畝,未來目標是為國家經營和管理4.5億畝林地資源,每年為國家貢獻5億噸森林碳匯。
節能、減排,踐行低碳理念
作為中央企業“碳中和”先行者,中林集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發揮集團林地經營、湖泊管理與生物質資源優勢,構建資源低碳循環型產業體系。2022年1月,聯合北京綠色交易所在京發布《中林集團綠色高質量發展暨“碳中和”白皮書》,標志著中林集團已實現零碳排放,成為首家完成“碳中和”目標的中央企業。通過打造“零碳湖泊”東平湖環湖零碳產業帶項目、“零碳景區”中林·商量崗項目,實現“碳中和”項目示范先行。通過建設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菌草循環利用項目,構建“苗、油、能、品”一體化現代油茶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林業全產業鏈融合貫通,促進林業低碳循環發展。
科技、固碳,豐富創新路徑
中林集團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在固碳端引入顛覆性創新技術,不斷豐富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實施路徑。全面布局竹纏繞、木結構、油茶、菌草、生物質能源等林業新興產業,深度挖掘林業固碳潛能,探索林草資源多元化利用。
其中,中林集團竹纏繞技術為生物減碳固碳提供重要解決方案。竹纏繞管廊,就是“以竹代塑”綠色低碳材料應用的創新與突破。竹纏繞管廊于2022年7月,在住建部的建設行業科技成果評估中被評為“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并列入“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與傳統管廊相比,竹纏繞管廊材料成本可降低約10%,安裝施工效率可提高約20%。已廣泛運用在黃河小浪底工程和國內各大市政工程建設中。
此外,中林集團與北京林業大學團隊聯合打造擬用于國家公園的“零碳露營基地”與“綠色低碳露營小屋”,具有分布式“光伏+儲能”一體化電網系統,廢水、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低傳熱保溫系統,高轉化率電加熱采暖系統,室內環境智能監測等五大系統,可實時監測露營基地中每個小屋的能耗、溫濕度、水質、空氣質量等數據。中林集團還展示了一件名為“希望之光”的全木制結構件,主要應用了BIM技術,采用數控機床預制各類構件,精準加工構件尺寸,滿足預制裝配和多次拆裝的要求。裝配式木結構產業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實現生態產品永久固碳,為建筑行業綠色低碳提供解決方案。
同時,中林集團“以草代糧”“以草代木”的菌草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正在加速構建。菌草人造板,是利用木質化后的菌草和壓榨后的廢渣以及橡膠木的“三剩物”作為原料生產刨花板,屬于國際首創。而木質纖維人造板產品,具備良好的綠色低碳屬性,并因在資源、能源、環境和品質屬性方面符合綠色產品標準要求,于2022年獲得“中國綠色產品認證”。
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
中林集團通過打造國家綠色發展“雙碳”平臺,探索央地產業合作模式,匯聚碳達峰、碳中和實踐的強大合力。2022年,中林集團與中國國新、杭州市政府合資成立了國家綠色發展雙碳平臺,重點開展國儲林建設與碳匯開發。擬分批分步通過“增資引戰”方式吸收地方國資和優質社會資本,深度整合全國優質林業資源和碳匯資源,共同投資開發林業碳匯,聚焦構建碳匯經濟產業鏈。自2021年以來,中林集團先后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森林經營、林下經濟、木材加工和森林康養等進行林業全產業鏈布局,搭建央地混合所有制平臺,通過共建國家儲備林、開發碳匯項目、申報林業碳匯試點區域等,政企聯動共同開發區域碳匯資源。
未來,中林集團將努力為國家“雙碳”戰略提供重要支撐性力量,我們將統籌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從碳匯能力提升和碳減排兩個層面大力推動“雙碳”能力建設,做“雙碳”戰略的領跑者。
來源:界面新聞雙碳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