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極速向前,似乎很多人在企圖掙脫泥土,奔向更光鮮更絢爛的世界,然而總有人逆行折返。
他,是一名共產黨員
他,是中林廣西年度先進個人
他,在桂東山林深扎十八年
他,用心栽種呵護每一棵樹
他,就是岑溪中林的李健國
Part.01 轉變
2006年,李健國從村衛生室辭職,放棄了研學多年的醫師專業,加入了岑溪市中林林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林業工作者。
當初,李健國決定棄醫從林時,家人朋友都說他瘋了,這個“勇猛”的決定毫無例外地引來了全家的反對。家人不理解,兩者相比,收入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看上去似乎都是做醫生更勝一籌。“治病救人,過著安穩體面的生活,為什么要去種樹?”
但李健國心里早已下了決心。他喜歡親近自然,從事林業,沒有誰比出自農村、了解農村、喜歡種樹的他更適合了。在他看來,從事林業行業就是建設“綠水青山”,能有機會為家鄉的“綠水青山”貢獻力量,是再好不過的了。
加入岑溪中林后,李健國主動申請從最基礎的施工員做起。很多人疑問,你都“跳槽”了,怎么還往林地里跑?李建國說:
“我想長久干下去,就必須深扎到一線,只有把雙腳放在泥土里,在基層歷練中用腳步丈量、用眼睛發現、用耳朵傾聽,才能熟悉這個行業。”
園藝愛好者們最大的挑戰可能是打理好方圓之間的樹,而李健國和他的同事們需要面對的則是一座山、一片林,遇到的困難更繁雜、更艱巨。最初幾年,非科班出身的他處處都是短板,于是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撲在了專業學習上。白天跟著師傅上山作業,觀摩前輩們的操作手法,晚上回到家里埋頭苦讀,就這樣一邊實踐、一邊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儲備錘煉業務技能。
林地的條件并不好,很多地方甚至沒有路,同事們經常要翻山越嶺來到作業林地,攀附著、依偎著石山、土坡作業。在這期間,李健國種下了很多樹,每當種下一棵樹,完成一次作業閉環,他都感受到一種無以倫比的快樂。
經歷霜凍、酷暑、火災和蟲害,考驗恒心和毅力,李健國和領導同事們挑戰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這棵“樹”一種下去,就是十八個春秋。
成長過程中,李健國總能抓住一個又一個微小的瞬間,讓它變成一個挑戰,進而轉化為突破自我的機會。2021年夏夜,岑溪中林某工區突發山火,火線借著風勢瞬間綿延幾百米,現場濃煙滾滾。由于事發緊急,李健國帶領半專業消防隊員率先沖進現場,選擇坡陡林密一側深入林地內部滅火,自下而上,再由上往下,一遍又一遍撲打明火、清理殘火。奮戰至凌晨,李健國和其他滅火組在山頂上最后一次滅火匯合,最終成功解決火情,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住處。
18年來,林業行業經歷了數次變革,新技術、新名詞層出不窮,李健國每次都能精準把握,快速學習,進而融會貫通。從施工員到工區經理,再到部門負責人,如今的李健國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營林專家、林調好手。
李健國帶領職工修筑林區道路
Part.02 提升
林業行業是一個必須協同合作的長周期產業,想要完成好一棵樹的價值轉化,少不了人力物力長時間的投入。作為一名林業人,更作為一名管理者,李健國除了做好“規定動作”之外,就是每一步多做一點點,每一步爭取再好一點點。
李健國記得,他所在的七坪工區2012年第一次林調數據顯示,年均畝蓄積生長量僅為1.67立方米,成績并不理想,但他并沒有自亂陣腳,在做了一番功課后,他開始發力營林提質工作。從良種良法開始,新造林堅持大苗、壯苗上山,選擇良法造林,同時積極推廣營林機械化進程,適地采用營林機械進行道路修筑、除草等工序,推動造林撫育工作不斷提質增效。
“種樹,要以樹為本,要親自上山、親自作業,用心用力用方法,樹才會長得好。”
“技術規程要記牢,技術培訓要到位,安全保障要配齊,每一項工作都要抓緊時間、保證質量。”
李健國在管理上嚴格,不僅是對別人的,更是對自己的。無論寒暑他幾乎每天都穿著迷彩服在林地工區穿梭,親自監督每一道工序,驗收每一項工作。
在李健國的帶領下,岑溪中林七坪工區森林資源質量提升顯著,據2023年數據統計,七坪工區每畝年蓄積生長量接近2立方米,總蓄積量超9.7萬立方米,取得了質的飛躍。
數字背后,是李健國努力付出的結果。無論李健國上任哪個崗位,他對質效的要求都沒有變,甚至更嚴苛,親自“把關”著林地的每一處。哪塊林地是哪年栽種的,現在是第幾次追肥,林地存在哪些安全隱患,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挖穴質量是否達標,回土作業是否到位……他記得比誰都清楚。李健國始終記得,來到林地的第一天,老師傅們就告訴他:
“多做一點,做好一點,要做,就做到最好。”
對于有人評價李健國“事兒多”,他毫不否認。對他來說,“事兒多”取決于對待林業到底是一份工作,還是一份事業。李健國與他的妻子和兒女曾經有隔閡,因為除春節等屈指可數的幾個節假日外,他幾乎長期扎在林地。但隨著時間推移,妻子兒女理解了他的工作,孩子們經常叫他“大哥”。現在,兒子只要每次看見他穿起迷彩服,就會非常驕傲地喊“岑溪中林李健國爸爸”!
李健國查看林地苗木生長情況
Part.03 收獲
2023年下半年,李健國又有了新崗位——岑溪中林馬路工區經理。團隊只有4人,但要管理林地近3萬畝,分布在岑溪市6個鄉鎮、32個自治村,林地資源分散,林分質量發展不均衡,更棘手的還是“人”的問題,部分周邊村民因缺乏對林業行業的認知,對李健國的工作百般阻撓。
面對困難,李健國沒有退縮。一方面他積極整理匯編國家、自治區土地政策法規和林業知識文件,和一線職工一起訪村入戶,向村民耐心溝通解釋,慢慢扭轉村民們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堅持吸納周邊村民共同參與到營林生產工作中來,不僅僅是指導傳授他們技術,提供工作崗位,還主動關心村民們的生產生活,但凡聽說哪位工人有困難,李健國總是第一個出錢出力。節日期間,李健國總邀請大家到家里聚餐,逐漸獲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和接納。
對待工區營林生產主業,李健國更是絲毫不怠,項目作業開工以來,他堅持高標準作業,嚴要求品質,和工人們“同吃同干”,一如既往親自把控每一個工作環節。截至2024年3月末,岑溪中林馬路工區各項目工作進度、工作質量均超過各月度指標、年度時序指標。
經過了一天的忙碌,李健國與林農們“就地開飯”
從“林”十余年,李健國發現林業人含蓄質樸、不擅表達。但作為“中生代”林業人的李健國更樂意分享和表達,總是抓住任何機會把自己造林、營林、護林的經驗傳授給大家,碰到疑難雜癥,他總會拉來同事們一起討論,分析每一項工序細節,每當他講完后,自己常常會補一句:“這樣做就穩了”。
“種樹會讓人沉迷,樹不會撒謊,我相信只要用心對待每一棵樹,樹也會好好回報人,沒有哪種聲音,比風吹過我們林地發出的‘沙沙聲’更好聽了。”
在如今的岑溪中林,還有許多像李健國一樣的職工,和“樹”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鏈接,他們日復一日做著枯燥的,但是正確且快樂的事情,與驕陽、土地、汗水為伴,與工人們共同解決困難,與林農們共享豐收。
往后的每一年,李健國都會在這里,用心種好每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