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林是水的護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
2004年以來,岑溪中林積極以“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之勢扎根岑溪營林造綠,在全體職工的不懈努力和接續奮斗下,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予綠色動能。
創業:讓荒山穿“綠衣”
岑溪中林創立初期,陳悅帶領職工翻山越嶺踏勘租地
2004年,第一批中林人帶著建設6萬畝速生豐產商品用材林的一期任務創立了岑溪市中林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卻因不適應山高路遠土地貧而一籌莫展,窘迫的職工們找到陳悅。陳悅說「大家別慌,我有辦法?!?/strong>
陳悅的辦法,就是身先士卒把家安在鎮里、鄉上、林間,擠出有限的資金購買了激光測高儀、手持GPS、緊扣電子求積儀等在當時極為昂貴的精尖工具,帶領職工翻山越嶺踏勘租地、墾荒造林。
在岑溪租地造林,困難遠不止環境條件惡劣這一個。岑溪地處粵桂交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岑溪的經濟不好也不差,2004年全市總生產總值為32億元,人均收入4000元,而陳悅的“前東家”,岑溪的鄰居湛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550億元、8500元。
第一批“中林人”在岑溪調查林地情況
更差的經濟條件意味著更糟糕的硬件設施,還意味著更固化保守的村民。陳悅記得,他第一次接觸的村民聲音很大。
「大哥,我不出租!」
那位村民很樸實,每次踏勘團隊路過他家,他都會吆喝著送上自釀的米酒,言語間真誠、樸素。那位村民也很固執,只要有人提到租地,他總會嚴詞拒絕,神態倔強,心思復雜,他和岑溪很多村民一樣,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我要種田,沒地我怎么種?
這風水好,跟我有緣!
我不要你們的錢!我有錢!我不租!
話語粗糙,卻流露著對土地的不舍和依戀。
陳悅心里清楚,隨著岑溪政府“興岑先興林,林興百業旺”戰略決策的逐步推進,來到岑溪的“中林人”會越來越多,林木產業會越來越旺,岑溪人民會過上更好的生活。陳悅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陳悅帶著工作隊員們一次又一次叩響那位村民的房門,跟他講政策、話家常,一遍又一遍解釋“科學種按”沒有壞處、只有好處,還帶他到已經開始造林的山頭參觀,同他描述漫山新綠的未來:「你看這山頭多漂亮啊,你的以后肯定比他更漂亮,別說種樹,樹下還能種蘑菇,收成有你的一份!」
兩周后的一天,那位村民找到了陳悅:「陳總,我同意租地了?!?/strong>他的眼里,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翻山越嶺,踏勘林地
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跟大力配合下,岑溪中林人的租地造林活動聲勢浩大地進行著,組織村委、村干、村民召開動員會議廣泛宣傳租地造林、科學種桉的優勢,不知疲倦;帶著面包和手電一面踏勘林地,一面走村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渴了就刨一手山泉水,累了就躺在樹下休息,一旦林地合適、村民同意,就立即與村民簽訂委托書和租地協議,發放“定金”,讓村民安心。
從0畝到6萬畝,這是第一批岑溪中林人用一年時間咬牙啃下的“硬骨頭”。那時候,他們的精神底色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守業:讓耕耘成為熱愛
小摩托是莫錦權在岑溪中林最可靠的“伙伴”
2014年1月30日,是全國人民享受新春佳節的好日子,往年春節,莫錦權會早早回到雷州老家,為家人們準備年夜飯??蛇@天,他不得不和工作過春節了。
新造林地背山失火,火勢兇猛,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岑溪中林142畝新造林將面臨受災威脅。
下午4時,突如其來的災情讓身在300公里外的莫錦權顧不上團圓飯,立刻組織一線護林員和村民上山救火并向領導匯報。匯報一結束,他又心急火燎地撥通了林業局、森林防火辦、消防站的電話,請求多方支援。
火光沖天,山上的草木被燒得啪啪作響,和市里的新年鞭炮一樣響徹夜空。人影攢動,山下的大家在莫錦權的指揮和協調下修筑好一條臨時防火帶。職工、村民、林業站消防員跨過防火帶開始向山上進發,撲滅山火。防火帶的另一側是更多的職工、村民留守,他們不停拓寬防火帶并留守在旁,隨時準備撲滅被大風吹來的火星。
晚上11時,火勢得到全面控制,凌晨2時,全部安全隱患消除,莫錦權懸著的心放下了。
“老莫師傅”在對苗木進行撫育
受爺爺、爸爸都種桉樹的影響,莫錦權打小就對桉樹有著莫名的情愫。2013年,學成出師的莫錦權決定走出家鄉,加入岑溪中林的隊伍,面對家人的不解,莫錦權說:「桉樹在雷州和岑溪都能長得很好,但雷州的桉樹產業已經有了規模,比起雷州,我覺得岑溪更需要我。」
職工們喜歡叫莫錦權“老莫”,不光是親切,更是發自內心地認可這位“勞模”。莫錦權對營林管理格外重視,想種下一棵樹,要挖多大的坑,要埋多少的肥,樹與樹的間距、行距間隔多遠,滅草劑要怎么配、配多少、怎么噴、噴哪里……所有操作都要遵循最科學的規范,偏差一點都不行,莫錦權用近乎偏執的標準要求著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工人。
只要在岑溪,莫錦權沒事就往林地跑,春天「整山、挖坑、下肥、種苗」;夏天「打藥、除草、抗臺、防澇」;秋天「除蘗、修枝、巡護、防火」;冬天「防霜、防凍、防雹」,哪怕早已成為一名管理者,莫錦權還是事必躬親,小事不須他,但事事都有他。
出租屋“臨時飯堂”,外出作業時職工通常會就地用餐
莫錦權也有溫柔的一面,有時候巡林耽誤了吃飯,他會組織職工在禁火區外用泥漿石塊壘出簡易灶臺,簡簡單單做一頓溫馨的工作餐。當職工想家了,他第一時間送上自嘲式的安慰:「我家也不在這,在雷林,遠著嘞?!孤酚鲒s集的村民,他會就地買下村民的山貨,省得村民往返步行……莫錦權放不下的遠不止桉苗,林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萬物生靈,他時刻記掛在心上。
在莫錦權和其他中林人的精細化營林管理下,岑溪中林所經營的國家儲備林地桉樹活立木蓄積量在2020年已達到4.4立方米/畝。當再被問起為什么選擇更艱苦的岑溪而不是條件優渥的雷林,莫錦權總會笑著說:「上一輩中林人在岑溪打下了基礎,吃過的苦比我多,他們都還在岑溪,我要做得更好?!?/p>
十年如一日不懈怠的耕耘,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是「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strong>這種熱愛讓莫錦權留在了岑溪,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莫錦權”來到岑溪、留在岑溪。
興業:讓“岑溪中林”精神歷久彌新
國慶佳節,楊文杰和同事堅守在巡林第一線
每天晚上,宿舍熄燈前,楊文杰總會思考一會,總結當日的得與失。每天清晨,楊文杰總是早早到崗,積極巡查每一個林地,哪怕看到一丁點安全隱患,都要立行立改。
寒來暑往,他的這些習慣已成為定式,風雨無阻,雷打不動。身邊人的身體力行是楊文杰最好的榜樣。三年來,為了保證工作質量,他與經理、師傅、同事一起撫苗,一起扶倒,一起林調……趕大早進山,頂星光返回。隨著鄉村振興,路網通達,楊文杰不再需要像前輩們在岑溪創業時“壘灶生炊”解決工作餐,但他還是習慣每天出門帶幾個包子應付一天。連續高強度作業是楊文杰在岑溪中林工作的常態,但他沒有過一次抱怨,反倒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中林人”。
「入職第一天,領導就告訴我要實干。我本來是不能吃苦的,是我身邊人從來矯情、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職業素養態度改變了我?!箺钗慕苎劾?,時刻充滿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自信。這是經歷三代岑溪中林人淬煉出來的“岑溪中林”精神。
新時代“岑溪中林人”在進行伐區調查
時至今日,岑溪中林在用實干感化著一批又一批新員工的同時,也注重于“造好林”。2022年,岑溪中林積極響應中林廣西高質量推進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號召,主動轉變核心職能輕裝上陣,將業務重心放在了森林撫育、資源管護、區域收儲、承包經營以及提供高水平技術服務上。
如今的岑溪中林以科技為依托,著眼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桉樹、杉樹、黑木相思、油茶等兼顧長短周期經營以及應用方向迥然不同的樹種,在所經營的國儲林地上茁壯生長,岑溪中林人的目標,也錨定起了“碳匯”再出發,曾經的“創業林”“守業林”,變成了新時代的“興業林”。
2023年,岑溪中林伐區林木
從種下一棵小樹,到葉掛枝頭,岑溪中林從6個人的“草臺班子”成長為40余人的“精兵強將”。一路走來,林地樹干上斑駁的痕跡烙印著岑溪中林前赴后繼真抓實干的汗水,枝頭的鳥語、婆娑的林蔭訴說著岑溪中林正以“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精神,時刻踐行“兩山”理念和森林“四庫”重要論述,助力“花崗巖小鎮”打開一幅天藍、水綠、山青、林秀的和諧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