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林精神”文化宣傳月
開欄語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林公司”)也將迎來建司70周年,“雷林精神”是雷林公司經過70年、四代林業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自主創新、接力奮斗所孕育出的寶貴精神財富,這種精神積淀著以雷林人為代表的中國林業人堅守綠色初心、踐行林業使命的情懷和信念。挖掘、塑造和宣傳“雷林精神”,發揮其特有的時代價值,不僅是中林集團作為唯一林業央企,踐行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當前形勢下凝聚和激發廣大干部職工攻堅克難、奮力推進“六個全面”重點攻堅任務的有力舉措。為充分發揮企業精神塑造在集團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的凝心聚力、教育引導和賦能提速作用,集團擬于9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全系統集中開展“雷林精神”文化宣傳月活動?;顒釉缕陂g,集團官微官網將集中推出一批關于宣傳“雷林精神”主題鮮明、情感飽滿的高質量新聞作品,鮮活講述雷林70年、四代林業人的發展成就和感人故事。今天推出第三篇《廣東省農業勞動模范李土生:皓首丹心護青山 42載不改林業情》。
企業名片
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簡稱“雷林公司”)始建于1954年5月,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墾殖師建成的粵西墾殖場,后稱為“粵西林場”“國營雷北機械林場”“雷州林場”等,1962年更名為“國營雷州林業局”,1997年成建制劃歸國家林業部管理,1999年并入中國林業集團成為其全資子公司,2017年改制更名為“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
昔日的雷州半島,赤地千里。初創時期,雷林人頂烈日迎風沙,肩挑手提,風餐露宿,墾荒造林。他們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推廣桉樹種植,僅10年間種植林木近80萬畝,發展成為我國南方較大的桉樹人工林基地。1963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到雷林視察,對雷林人艱苦創業的事跡給予高度肯定;1963年9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賀龍剛從印度尼西亞訪問回來就來到湛江視察南三島林帶,并將訪問帶回的白樹油樹(千層桉類)種子贈給雷林林科所試種;1960年6月、1962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陶鑄到雷林視察;1993年,時任國家林業部部長徐有芳到雷林視察并題詞,贊譽雷林為“粵西綠色明珠”。
目前,雷林公司已經走過整整七十年的發展歷程,70年來,“四代雷林人”團結拼搏、艱苦創業,一代接著一代干,讓雷州半島從昔日千里赤土變成如今“桉”濤林海,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奇跡。1978年,雷林公司培育出的“雷林1號桉”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雷林公司1990年獲評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1991年獲評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1994年獲評綠化廣東貢獻突出單位,2007年獲評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先進單位。70年的不平凡歷程也涌現出老黨員、原局長祁述雄,全國勞模、“‘雷林1號’桉樹之父”賴友,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先進工作者陳希豪,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肖文光等一大批開拓綠色事業的典型人物,鍛造出寶貴的精神財富——“雷林精神”。
人物風采
廣東省農業勞動模范李土生:皓首丹心護青山 42載不改林業情
李土生,遂溪楊柑人,生于1935年,1954年進入粵西林場(雷林公司前身)工作,成為第一代雷林人,1955年入黨,1956年被評為“廣東省農業勞動模范”。
直至1995年退休前,李土生歷任北坡、邁進等7個林場的副場長、場長,堅守林業42載。他把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營林事業,以一雙歷經風霜、千磨萬擊仍堅韌不拔的大手,描繪出一幅青山不墨千秋畫。
數十載的光陰,讓這位勞模青絲變成白發,幼苗長成參天大樹,昔日開墾的荒坡變成了綠嶺。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那份播綠愛綠的情懷。
常懷報國心 響應“綠化祖國”號召
李土生生于遂溪楊柑一戶普通農家,家里共有六兄弟姐妹,他是長子。家里農田不多,父母靠趕海打雜工為生,家境貧寒的李土生自幼便懂事好學。因付不起私塾的學費,李土生便天天跑到私塾先生家里幫忙做雜活,跟在老師身邊“蹭”課聽??吹焦郧啥碌睦钔辽?,善良的老師也舍不得趕他走,李土生就這樣“蹭”了三四年私塾課,為以后學習造林營林技術打下了基礎。
10多歲的李土生便隨家人外出趕海打雜工,但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從軍報國的夢。父母舍不得李土生遠行,再三勸說,孝順的李土生留在了父母身邊,但他那顆報效祖國的心始終沒有改變。
新中國成立后,森林資源缺乏,森林面積僅占國土總面積的7.9%。全國青年積極響應“綠化祖國”的號召,在全國掀起了一次規??涨暗闹矘湓炝只顒印?/p>
“既然不能去當兵,那就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吧!”
懷著報國之心的李土生,又燃起了新的人生目標,不一樣的人生抉擇,但卻同樣是綠色的夢想。1954年,李土生正式進入粵西林場工作,成為雷林的“開荒牛”。
激情燃燒 誓把荒嶺變青山
“始終忘不了,中央當時的號召,全國青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祖國大地變成綠色‘海洋’。”心懷綠色使命,進入林場工作的李土生干勁滿滿。
李土生所在的粵西林場,過去種植橡膠樹失敗,水土環境惡劣,到處光禿禿,黃土裸露,荒草叢生。彼時,雷州青年運河尚未修建,雷州半島十年九旱。要在這樣的林場種樹,在當時不少群眾眼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沒有水電,沒有固定的住所,生活環境也極度艱苦。然而,李土生等人并沒有因此放棄。沒有住的地方,他們就自己動手搭建茅草棚,遇到臺風將茅棚卷走,他們第二天再重新搭建。在墾荒一線,大米是稀缺品,番薯、木薯是主食,吃不飽,他們就四處找野菜草根填肚子。沒有優良樹種,他們就翻山越嶺找尋,爬上十多米高的桉樹,采下樹種,精心育苗,細心選優。沒有肥料,他們就割綠葉綠草,撿牛糞羊糞,收集家禽肥料,再肩挑手提地將肥料施到樹木坑里。干旱少雨,為了不讓桉樹苗干枯,他們就集體出動尋找水源,從河里、井里取水,履平地、登丘山,幾百幾千米,甚至往返十來公里給樹苗澆水。
挑水抗旱(1954 年攝)
“我們第一批種的是種子苗,嬌氣得像嬰兒,澆水必須跟上,稍不經意,就容易旱死。”李土生生前回憶說,為了種好第一批桉樹苗,林隊的人個個都拼命干。大伙兒在一起比干活,誰干得多,誰就光榮。工作也從不看時間,天亮了就出門干活,天黑得看不清路了,就回來休息。
因長期吃不飽飯,身高1米68的李土生,體重僅有約100斤,但身材干瘦的他,干起活來卻有不一樣的拼勁,不僅一個人能扛起100多斤的木頭,還能左右兩邊肩膀挑著4個水桶在路上飛奔。白天被太陽炙烤,肩膀被扁擔磨得血肉模糊,夜晚要遭受茅草屋里蚊蟲叮咬,還要時刻經受饑餓和疲勞的考驗。艱苦的生活,磨煉了李土生鐵一般的意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李土生的事跡在林場里廣為流傳,鼓舞著更多的造林人,一起為綠色事業加油鼓勁。憑著這股拼勁,第一批雷林人一步步為萬畝荒嶺披上了綠裝。
積極進取 不斷提升營林水平
1956年,表現突出的李土生獲得“廣東省農業勞動模范”榮譽稱號。這一消息傳開,在當地成了“爆炸性”的新聞。這個黑瘦精干的21歲小青年,為林場、為遂溪獲得了殊榮。
“從省領導手中接過榮譽徽章的那一刻,我雙手顫抖,畢生難忘!當天省領導安排我們獲獎的勞模在中山紀念堂就餐,餐桌上有雞有酒,這也是那時的我吃過最好的一餐。”李土生生前回憶起到廣州領獎的經歷,仍難掩興奮。
林間作業(二十世紀 60 年代)
獲得省勞模榮譽是對李土生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對他墾荒造林營林工作的鼓舞。面對榮譽,當時只有21歲的小青年并沒有被沖昏腦袋,他決心在林業里扎下根來,苦學營林管理技術,努力為綠化雷州半島、綠化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因勤奮能干,李土生被任命為技術員,并漸漸有了更多的進修培訓機會。1956年、1964年,他先后到華南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進修學習。
“小時候沒有錢讀書,特別自卑,只能躲在最后一排,有機會能到這樣的高等學府進修,是我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
對于這樣難得的進修機會,李土生十分珍惜,他不僅仔細研讀教材,還主動總結自己在日常營林中遇到的問題,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探討,記下了厚厚的筆記,并將之視為最寶貴的財富。
經過李土生的不懈努力,這個曾經只讀過幾年私塾的農家小青年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的營林技術突飛猛進,成為林場里的技術權威專家。1962年,年僅27歲的李土生,被組織委以重任,擔任龍門林場副場長,成為第一代雷林營林骨干。
李土生不僅把畢生獻給了林業,更把家安在了營林造林的壯麗事業之中。李土生的妻子、兒子深受其影響,都成為了雷林一員。在妻子的記憶中,李土生是個“林癡”,把一腔熱情都揮灑在林業事業上,他的時間幾乎都被忙碌的工作所占據,愛林甚至更勝于愛家人。
“那時候,他剛當上林場副場長,是造林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但無論什么工作,他都堅持和工人們一起勞作,而且還要搶著干最苦最累的工作,把遇到的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分析化解。”談起當年獨自帶孩子的日子,妻子的眼睛里閃動著淚花。盡管心中有委屈,但她對丈夫的工作始終支持和理解。
登高遠眺,只見昔日雷林人辛勤耕耘的成果——廣袤無垠、連綿起伏的人工桉樹蔚然成林,早已覆蓋了昔日的赤土荒嶺,為雷州半島披上了翠綠的衣衫。這片郁郁蔥蔥、碧波蕩漾的綠色海洋,不僅有效地守護了綠水青山,收獲了金山銀山,更實現了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產活動蓬勃發展、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可喜局面,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聽說生態文明建設被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我感覺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這一生做了一件最有意義的事——讓荒山變成綠洲,為國家貢獻生態資源。”李土生生前表示,希望更多雷林人傳承雷林精神,用實際行動續寫綠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