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林精神”文化宣傳月
開欄語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林公司”)也將迎來建司70周年,“雷林精神”是雷林公司經過70年、四代林業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自主創新、接力奮斗所孕育出的寶貴精神財富,這種精神積淀著以雷林人為代表的中國林業人堅守綠色初心、踐行林業使命的情懷和信念。挖掘、塑造和宣傳“雷林精神”,發揮其特有的時代價值,不僅是中林集團作為唯一林業央企,踐行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當前形勢下凝聚和激發廣大干部職工攻堅克難、奮力推進“六個全面”重點攻堅任務的有力舉措。為充分發揮企業精神塑造在集團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的凝心聚力、教育引導和賦能提速作用,集團擬于9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全系統集中開展“雷林精神”文化宣傳月活動?;顒釉缕陂g,集團官微官網將集中推出一批關于宣傳“雷林精神”主題鮮明、情感飽滿的高質量新聞作品,鮮活講述雷林70年、四代林業人的發展成就和感人故事。今天推出第一篇《第一代雷林人祁述雄:雷州“綠色事業”的開拓者》。
企業名片
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簡稱“雷林公司”)始建于1954年5月,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墾殖師建成的粵西墾殖場,后稱為“粵西林場”“國營雷北機械林場”“雷州林場”等,1962年更名為“國營雷州林業局”,1997年成建制劃歸國家林業部管理,1999年并入中國林業集團成為其全資子公司,2017年改制更名為“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
昔日的雷州半島,赤地千里。初創時期,雷林人頂烈日迎風沙,肩挑手提,風餐露宿,墾荒造林。他們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推廣桉樹種植,僅10年間種植林木近80萬畝,發展成為我國南方較大的桉樹人工林基地。1963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到雷林視察,對雷林人艱苦創業的事跡給予高度肯定;1963年9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賀龍剛從印度尼西亞訪問回來就來到湛江視察南三島林帶,并將訪問帶回的白樹油樹(千層桉類)種子贈給雷林林科所試種;1960年6月、1962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陶鑄到雷林視察;1993年,時任國家林業部部長徐有芳到雷林視察并題詞,贊譽雷林為“粵西綠色明珠”。
目前,雷林公司已經走過整整七十年的發展歷程,70年來,“四代雷林人”團結拼搏、艱苦創業,一代接著一代干,讓雷州半島從昔日千里赤土變成如今“桉”濤林海,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奇跡。1978年,雷林公司培育出的“雷林1號桉”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雷林公司1990年獲評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1991年獲評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1994年獲評綠化廣東貢獻突出單位,2007年獲評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先進單位。70年的不平凡歷程也涌現出老黨員、原局長祁述雄,全國勞模、“‘雷林1號’桉樹之父”賴友,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先進工作者陳希豪,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肖文光等一大批開拓綠色事業的典型人物,鍛造出寶貴的精神財富——“雷林精神”。
人物風采
祁述雄:雷州“綠色事業”的開拓者
昔日的雷州赤地千里,如今78萬畝桉林郁郁蔥蔥。在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下稱雷林公司),當人們說起這七十年斗轉星移的滄桑巨變時,都會提到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被譽為雷州“綠色世界”的開拓者——祁述雄。
第一代雷林人祁述雄
祁述雄,湖北人,1952年畢業于湖北農學院林業專修科。當時,他在畢業分配志愿表上寫下 :一是登林海雪原;二是渡天涯海角。1954年,祁述雄從湖北千里迢迢來到廣東省農林廳,他不安于廣州大城市生活,申請到湛江雷州林業局(雷林公司的前身)工作。而雷州林業局的前身是粵西墾殖場,1950年建場至1953年,開墾了近8萬畝的荒山,但由于歷史上“赤地千里”的雷州,風、旱、瘠、沙、潮“五災”俱全,先后種植的農作物無一有收成,僅剩余三間破爛的茅草棚,1954年由農墾場移交給林業部門。
挑水抗旱(1954 年攝)
“宋時驛舍雷城月,曾照東坡客路長。”祁述雄和5名技術員一行到了這里,他們仿佛看到宋朝宰相李綱、大文學家蘇東坡、抗金名將寇準、明代名作家湯顯祖流放天涯海角,曾躑躅在雷州荒山小道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有的同志簡直被今天的荒涼景象驚呆了。還有的同志夜深難眠,不時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
造林綠化誓師大會(1954 年攝)
然而,祁述雄卻是另一番心思。多少天來他如饑似渴地翻閱《雷州府志》,深入群眾,了解風土人情和地理物象氣候;頂風冒雨,熟悉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對土壤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定——他決心找到一種適宜雷州人工造林的樹種。
一天,祁述雄外出路過泮塘鄉,發現一戶解放前出外做官人家的庭院里栽有許多桉樹,株株粗壯挺拔。他回想起在學校讀書時,曾聽教授講過這種樹。根據文獻的記載 :桉樹,又名油加利。在意大利,有一個村,世世代代瘟疫流行,后來種上了桉樹,結果能避疫、驅蚊。油加利就是避疫、驅蚊的譯音。桉樹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亞熱帶工藝用材樹種,它生長迅速,抗逆性強。祁述雄和戰友們經過反復研究,在場黨委的支持下,一場大面積營造窿緣桉的“戰斗”序幕拉開了。
造林大會戰。(1954 年攝)
在苗圃里,祁述雄起先播下九畦桉樹苗種,但沒幾天,有的樹籽被太陽曬死,有的被雨水沖走。后來,根據桉樹籽小、芽苗嫩的特點,祁述雄與隊友們采取撒種篩土、蓋草、淋水、小心扶苗的方法,并逐步總結了剪葉分床、移栽等經驗,終于取得了育苗成功。在他們的努力下,當雷州大地逐漸披上新綠時,1954年秋一場12級的臺風,把新栽下的樹苗全部刮掉了。臺風過后,又遇天旱。當時,林業局好不容易才從遂溪、??祪煽h招來的200多名職工,有一部分人過不慣這里的艱苦生活,退場回家40多人,還有一些人因發不出工資,只好到遂溪機場工地做散工維持生活,另有4位技術員,先后被召回廣州省廳,祁述雄也被要求調回省廳。但祁述雄有自己的想法——他想留在雷州。
祁述雄的愛人在廣州工作,得知這種情況,3次寫信催他回去,最后還發了封加急電報。林場負責人老劉把電報交給祁述雄,語重心長地說:“還是回家看看吧!”夜深人靜的晚上,祁述雄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反復考慮,回到家里如何做好愛人的思想工作。臨走時,他把寫好的入團申請書交給了場黨委。
祁述雄回到廣州,愛人看見他那消瘦的身體,心疼地說:
“看你累成這樣子,還要讓我催三促四。”
“有什么可催的?”
“與你同去的 4 個技術員都……”
“都什么?”
“都回城了!”
妻子抬起頭來再打量一下祁述雄,深情地問 :
“還去不去?”
祁述雄上前拉過妻子的手,半開玩笑地答:“問我,我正想問問你呢?”
“什么?問我?”一向溫順體貼的妻子抑制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嗚”的一聲撲在丈夫的懷里。
老一輩雷林人搭建茅棚,扎營荒山野嶺植樹造林。(1955年攝)
此刻,祁述雄的眼睛也有點濕潤了。他最了解妻子,她出生在印度尼西亞,親人在異國。她支持祁述雄綠化雷州的工作,但由于頻繁地聽到雷州是不毛之地,且親眼看見同她丈夫一起去雷州的技術員都回來了,難免擔心,因此多次去信敦促祁述雄回來。面對一向“執拗”的祁述雄,妻子經過長時間的沉默后,輕聲地問:“你不是常說雷州赤地千里嗎?既然造不了林,還有什么可留戀的呢?”祁述雄聽了后,心潮猶如滾滾的江河。他從1898年雷州人民抗法斗爭,再講到林場的領導和工人抗擊12級臺風,挑燈夜戰抗旱保苗的日日夜夜……妻子越聽越感動。
場里5位技術員走了4人,祁述雄還回不回來?正當大家為此事而焦急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祁述雄只在廣州住了3天就返回雷州,妻子也隨他一同到雷州來工作。
營養磚育苗(二十世紀60年代)
祁述雄從林場開辦之初就挑起了主管技術的重擔。過去,傳統植樹造林多采取裸根大苗栽培方法。這些老方法育苗時間長、成本高、生長慢,不利于大面積造林。特別是雷州,過去由于人為燒山、鏟草皮和破壞性墾殖,使成片喬木林被毀,大片土地淪為“人為沙漠”。加上這里地表氣溫高,年蒸發大于降雨量,即使臺風帶來暴雨,也很快從光禿禿的地里流失,引起日益嚴重的地面沖刷和崖坑現象。
林間作業(二十世紀 60 年代)
祁述雄經過反復研究,針對雷州雨量分布不均,又有較長的春旱對春季大面積造林不利的特點,于1956年開始搞帶土苗試驗,經過了“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再試驗”,1958年,他們終于獲得了營養磚苗大面積造林成功的經驗,成活率達96%~98%。營養磚育苗帶土造林,不但能戰勝不良氣候,還可以在水土流失和流沙地區營造水土保持林和固沙林。由于磚苗帶土,移栽不受季節限制,可以常年造林,這樣就大大加速了造林綠化的進度。
在引進外地良種方面,祁述雄和林科所的戰友先后引進了100多個桉樹品種。到1959年,僅僅用5年時間,“雷林”便營造了20多萬畝桉林。于是,歷史奇跡就在這里出現了。同年11月,林業部在全國會議上推廣了“雷林”的經驗。中國林業出版社1961年出版了祁述雄編著的《桉樹栽培》一書,1978年又出版了他執筆的《桉樹栽培與利用》。此外,祁述雄主編出版有40萬字的專著《中國桉樹》。
1979年前,祁述雄作為我國代表出席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開的“溫帶和地中海地區速生闊葉樹人工林技術交流會”。在聯合國的講壇上,祁述雄關于“桉樹栽培與利用”的發言,引起了與會23個國家200多名代表的高度重視。主持會議的世界林業聯盟主席說:“中國代表團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會后,聯合國糧農組織赴中國考察組組長厄倫到雷州參觀考察時握著祁述雄的手說 :“我和同事們都認為雷州林業局的基地建設是很有成效的,你們是在那么困難的條件下造上了林,不到這里親眼看過,確實難以想象??!”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泰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陸續前來考察,對“雷林”桉樹栽培和經營管理產生了濃厚興趣。祁述雄也先后4次出國,到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等9個國家進行了考察。其后,林業部委托雷州林業局和祁述雄籌建全國桉樹研究開發中心。
祁述雄1954年從大學畢業到雷州直到退休,30多年間,他為改變那寸草不生、干旱瘦瘠的雷州大地,矢志不移,與全體雷林人并肩奮斗攻克道道難關,戰勝種種困難,傾注心血、揮灑汗水染綠荒山,因而識其者都稱他是“綠色世界”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