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央宣傳部于2022年重點推出“林業草原國家公園融合發展”系列叢書之《林業碳匯和碳達峰碳中和》,該書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出版工程,匯聚了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專家的研究成果,總結了林業草原國家公園融合發展取得的巨大成效。這套書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也為公眾了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
中林集團作為國內林業行業的領軍者,始終堅守生態文明建設的初心,積極融入國家“雙碳”戰略大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不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國儲林建設、碳匯開發等方面積極作為,努力推動“兩山”理念的轉化應用,著力提升林業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推進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國資央企力量。
《林業碳匯和碳達峰碳中和》該書刊發了題為《中國林業集團著力提升國家儲備林固碳增匯能力》文章,全文分享如下:
中國林業集團著力提升國家儲備林固碳增匯能力
一、建設背景
重慶市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氣候特征,林木生長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重慶市可用于集約人工林栽培的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及宜林地等林地16.67萬h㎡。另外,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新造林地面積達20.67萬h㎡。重慶市有健全的林木種苗選育、繁育、生產條件,為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提供了良種壯苗生產基礎。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重慶市政府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國家開發銀行給予長周期、低利率貸款支持。重慶市政府將國家儲備林列入全市重點項目加以推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儲備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地重慶。通過中國林業集團與重慶林投公司央地合作,對公司進行了重組,既解決了投入問題,又不增加政府債務或隱性債務。重慶國家儲備林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
二、建設進展
(一)科學編制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
2019年,重慶市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支持長江大保護共同推進重慶國家儲備林等林業重點領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確定投資193億元支持重慶市先期實施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33.33萬h㎡,新增森林面積10萬h㎡,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1.2%;培育生產木材1億m3、薪材770萬t、經濟林產品10萬t;改擴建儲備林種苗基地533.33h㎡、新建木材儲備加工貿易基地273.33h㎡,新建森林康養基地4000h㎡;同時培養一批會管理、懂技術的農民科技人員。
目前,重慶國儲林項目建設布局在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3個區域,包括37個區縣(自治縣)和重慶高新區、萬盛經濟開發區。其中主城都市區共規劃集約人工林栽培面積1.88萬h㎡、現有林改培5.55萬h㎡、森林撫育2.24萬h㎡;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共規劃集約人工林栽培面積5.14萬h㎡、現有林改培7.24萬h㎡、森林撫育1.59萬h㎡;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共規劃集約人工林栽培面積近3萬h㎡、現有林改培5.88萬h㎡、森林撫育8366.67h㎡。
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建設期為2019-2026年,投資125億元建設儲備林基地22萬h㎡,其中集約人工林栽培面積6.67萬h㎡、現有林改培12萬h㎡、森林撫育3.33萬h㎡。第二期建設根據第一期建設情況適時啟動,周期不超過8年,其中集約人工林栽培面積3.33萬h㎡、現有林改培6.67萬h㎡、森林撫育1.33萬h㎡。配套新建林區硬化公路1625km,維修林區道路1018km,新建防火林帶1418km,新建簡易管護房16840㎡;購置營造林機械3400套,采運機械95套;改擴建種苗基地553.33h㎡,林下種植1.33萬h㎡,建設森林康養基地4000h㎡;開展市級培訓10200人次,開展縣級培訓13600人次。
(二)加強國家儲備林管理體系建設
一是做好林地流轉工作。探索創新林地流轉模式,有效推進林地收儲工作,采取國有林地入股和集體林地收儲兩種方式擴大國家儲備林經營規模。國有林地入股應選擇未納入公益林、自然保護地、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等的人工商品林,具備完整清晰的產權證明和完整的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及林木經營權,無任何糾紛和抵押。通過前期準備、法律調查和森林資源調查、資產評估,經過公示與備案,辦理產權登記和出資證明。集體林地收儲內容包括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林木使用權,期限為30年以上,收儲對象包括:未劃入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人工商品林,退耕還林地以及可調整為人工商品林的地方公益林。要求林地權屬清晰、無矛盾糾紛,不與基本農田重疊,立地條件較好,坡度較緩,土層較厚,集中連片53.33h㎡以上,單塊面積不少于6.67h㎡。林地收儲分為一次性支付收儲和分年度支付收儲。收儲價格實行一區一縣一策,根據各區縣林地質量、農戶意愿等確定流轉單價,并按照以農戶為主、兼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原則,由重慶林投公司協助當地政府提出資金分配意見進行合理分配。林木采伐分成根據各區縣林木資源狀況另議。
二是加強森林經營管理。重慶林投公司根據林地的性質、交通和立地條件,結合重慶各區縣實際情況,進行林地的整體規劃,然后分年度進行規劃設計,組織開展集約人工林栽培、森林撫育、現有林改培以及森林綜合利用等經營活動,配套實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輻射周邊群眾,盤活當地林地資源。結合公司年度營造林生產計劃,按照森林經營方案設計內容落實各項森林經營措施;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以鄉土樹種和珍貴用材樹種為主,大力培育大徑級用材林,將森林經營和生物防火阻隔帶、健康森林、美麗森林建設有機結合,為生態旅游、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提供動力。
三是加強營林造林工程管理。加強對公司營造林的各個環節、各實施主體的管理,推進營造林工程“質量標準化、進度數字化、安全規范化”管理,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營造林工程質量和進度。加強施工單位的造林施工技術管理、森林撫育技術管理、苗木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和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加強對監理單位、作業設計單位、檢查驗收單位等相關服務單位的管理。對營造林項目實行施工單位自查、重慶林投公司全查、市級復查、國家核查四級驗收制度。
(三)積極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
一是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治與馬尾松林改培試點。改培試點面積的1333.33h㎡,對試點整體條件進行了評估,發現除松材線蟲病外,馬尾松林還存在林齡結構不合理、生態系統穩定性差、林分退化嚴重等問題。有針對性地對采伐方式、強度、工藝或流程,以及集材方式、伐區清理、采伐作業安全等方面進行方案設計,通過皆伐清理、擇伐清理、標記采伐等,提高林木采伐作業效率。同時涵蓋松材線蟲病防治,科學利用馬尾松疫木,防止疫情蔓延傳播。實施以清理病死松樹為核心,以疫木源頭管控為根本,以媒介昆蟲防治、打孔注藥等為輔助的綜合防治策略,及時組織伐后更新造林,嚴防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的大幅下降。據測算,試點區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達6800萬元,改善了森林生態功能和穩定性,提高了碳儲量和碳匯能力。
二是開展森林經營試點。公司于2021年在南川區樂村林場開展了森林經營模式試點工作。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根本遵循,以提高森林質量為根本目標,以森林多功能經營、分類經營理論為指導,以模擬林分自然過程為準則,以培育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實事求是,科學經營。試點規模為45.36h㎡,按照以人工林為主、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原則確定了7個地塊。結合林分起源、林分結構、立地條件,確定不同的培育目標,分別采取了人工杉木中徑材培育、人工落葉松低產林改培、人工華山松帶狀改培、人工柳杉大徑材培育、天然闊葉次生林改培5種森林經營模式類型,根據經營模式采取了生長伐、帶狀皆伐、擇伐、更新造林、補植、松材線蟲病防治、補植、割灌除草、施肥等經營措施。通過營造和培育以鵝掌楸、楓香樹、杉木、柳杉為主的中大徑級和珍貴樹種用材林,增加森林資源儲備,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和林地生產力,實現林業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是開展林下經濟項目試點。公司于2021年在城口縣仁河林場開展林下種植天麻試點工作。天麻作為一種較名貴的中藥材,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等功效,可藥用、食用,應用歷史悠久,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林下仿野生種植天麻,通過整地、施肥等操作,增加了土壤透氣性、含水量,改善了土壤理化結構,充分利用了林地空間及資源,形成了合理的生物群落結構,發揮了物種間互惠互促作用。2022年公司在梁平區東山林場開展林下種植甜茶試點。甜茶用途廣泛,經濟價值潛力大,既可以作為健康養生產品,也可以作為原材料應用于醫藥、保健、食品等領域。甜茶與林木混交種植,能夠改善林分結構,充分利用營養空間,為林木豐產創造條件,同時也可以改善立地條件,改善土壤性質,提高林分與生態環境質量。
(四)開發國家儲備林碳匯項目
近年來,重慶林投公司圍繞集團“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林草生態集團”的戰略目標,在持續擴大國家儲備林建設規模的基礎上,以提高森林碳匯能力為目標,通過科學擴綠、撫育經營等途徑,持續鞏固提升固碳增匯能力,搭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開發森林碳匯生態產品,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2023年,該公司“重慶巫溪縣和城口縣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順利通過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審核備案,成為重慶首個備案的國儲林“碳惠通”項目,為當地探索出一條“碳匯資源—碳匯資產—碳匯資本”的新發展道路。項目總面積為7.07萬h㎡,計入期為20年,預計產生總減排量48.4萬tCO2e,年均2.4萬tCO2e。該項目分年度、分批次持續開展森林經營活動,通過撫育采伐和補植補造等措施提高林地生產力,同時為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碳匯能力、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提供支撐。本項目開始營林時間為2020年4月2日,主要的營林措施為補植補造和林分撫育采伐。本項目林地產權清晰,均為人工林幼齡和中齡林。土質與土壤擾動、無人為火燒活動、不移除枯死木和地表凋落物等均正確應用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備案的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且沒有參與其他任何國內或國際減排機制注冊,滿足《重慶市“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
重慶“碳惠通”平臺集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于一體,目前已建成企業端和個人端兩大應用體系。企業通過平臺注冊登記核證自愿減排量,進行履約清繳申請、碳中和登記等,目前累計成交52宗,累計交易量343.3萬t,交易金額8579.78萬元,推動了重慶市生態產品價值的轉化。個人通過平臺反映的綠色出行等低碳生活場景,獲得碳積分兌換實物商品,個人端注冊人數超過 100萬。
三、成果與展望
目前,中國林業集團在重慶國家儲備林建設中立足改革創新,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體系和運營模式,在林地收儲、森林經營、林下經濟、疫病防控、技術推廣、隊伍建設、產業設計等環節探索并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建設、運營和管理模式。集團還以數字科技和金融賦能林業產業,依托國儲林資源深度布局林業碳匯開發,助力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碳匯能力提升,不僅為國家木材安全提供了戰略支撐,還為鄉村振興和林業產業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兩山”轉化提供了現實支撐,貢獻了央企力量銀山。今后,中國林業集團國儲林建設將重點打造國家儲備林建設樣板,加快發展綠色智能林業產業,還要積極探素“雙碳”目標實踐路徑,做大森林碳匯增量,積極開發碳匯項目,推動林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的高質量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