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林集團重慶市城口縣周溪鄉龍豐村的千畝林下天麻基地里,鄉親們手里揮動著小鋤頭,一個個天麻被挖出來。
前一年掩埋菌種、今年春天播種下天麻種子,經過一年的等待,盼來了豐收的喜悅。
52歲的魯清貴在村里生活大半輩子,做夢也沒想到林地下方也能刨出“金疙瘩”。
魯清貴認知的逐步顛覆,是從村里的林子進入國儲林項目開始的。
2019年,中國林業集團與重慶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啟動,城口縣正是重慶儲備國家戰略木材資源的第一站。根據合作安排,中林集團重慶林投公司很快與城口縣合資成立大巴山林開公司,具體推進林地收儲、營林生產、森林經營、生態富民等工作。
大巴山區的城口縣林地資源豐富,非常適合中藥材生長,有“大巴山藥谷”之稱。部分國儲林項目區海拔均位于1400米以上,是天麻最佳適生區,同時天麻作為食藥同源兩用的生物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收儲林地的過程中,我們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利用好‘大巴山藥谷’,發揮國儲林效益,實現生態富民,助推鄉村振興。”重慶林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引進了大巴山生物科技公司進行實地考察,探索發展林下發展天麻產業經濟的可行性。
一方有優質的林地資源和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方有成熟的種植技術和可觀的市場預期,雙方“一拍即合”,攜手發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
2021年,大巴山林開公司與大巴山生物科技公司首度聯手,在修齊鎮大興村試點建設仿野生種植天麻基地500畝。到第二年采挖季就出產天麻249噸,產值500余萬元。
2022年,修齊鎮大興村試點取得成功后,一個更大的天麻基地在魯清貴所在的周溪鄉龍豐村展開,種植面積增加到1200畝。
“光是春天天麻播種我就掙了2000多塊錢。”魯清貴算了一筆賬:自己的幾畝林子加入了國儲林項目,每年每畝有50元收入,平時還能參加林子改造、森林撫育工作,又有一筆勞務收入。從播種下地到成熟采收這段時間,他負責看護仿野生天麻林地,每月能領2000元工資。到了天麻采收時節,他每天還能拿120元的工錢。算下來,一年穩定增收三萬元以上。
像魯清貴一樣,每天都有40名村民在基地采收天麻,采收務工的時間可達兩個月。
仿野生種植天麻工序雜、程序多,從選種、育種、管護到采收,都需要大量人工的投入,為家門口穩崗就業賦能,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同時,企業通過保底收購、免費培訓等措施,調動村民積極參與發展天麻產業,提高天麻供應能力。
得到實惠的不僅僅是村民,企業愿意投資,自然也是看重了這里豐厚生態資源本底下蘊藏的光明“錢景”。
李守寶,重慶大巴山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具體負責林下仿野生天麻全產業鏈業務。
在與城口國儲林項目合作前,他在另一個縣積累了成熟的天麻等藥材種植經驗。
“這里海拔較高,溫度適度以及林地資源都比較適合天麻生長,種出的天麻個頭大、藥效好。”李守寶說,基地今年天麻總產量可達500噸以上,總產值達1500萬元以上。
對于天麻銷路,李守寶是一點不愁。
“采收前,云南的收購商就在我們這里預訂下了50噸的鮮天麻。”李守寶說,除了訂單銷售,更多的天麻將加工后銷售,這樣不但更利于存儲和運輸,部分還作為饋贈禮品,價錢也賣得更高。“下一步,我們還將選擇海拔1700米的林地種上品質更優、藥效更好的烏天麻。”
那么,林下種植天麻對林業生態有沒有影響?
由于天麻屬于蘭科異養型植物,本身沒有根莖和葉子,無法從土壤中汲取養分,因此需要用蜜環菌和木材進行菌材培育助力天麻生長。一方面,林下種植天麻,所用的菌材可以直接選用國儲林采伐剩余物,不僅避免了毀林種藥,還節省了一筆處理費。另一方面,在林下種植天麻,腐敗的菌種和菌材還會增加林地肥力、促進林木生長,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國儲林建設過程中補種的闊葉樹和珍貴樹種,培育近自然的健康森林,為林下種植仿野生天麻提供了絕佳環境。天麻和國儲林,可謂相得益彰。”重慶林投相關負責人表示,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為國儲林森林經營找到了新路徑,增添了鄉村振興新動力,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目標。
魯清貴一邊挖著天麻,一邊樂呵呵地說,自己在基地務工不僅能獲得經濟收入,還學到了天麻種植技術,“除了幫助企業種,明年我也準備種點,再增加點收入。”
山下,一箱箱天麻裝車碼放,即將被運往山下剛剛建成的天麻加工廠,開啟又一段旅程……